·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政府定点采购单位
·环卫车、环卫设备及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销售经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经理 18995953584
姚经理 18771340219
鲍经理 13409665848
传真号码:0722-3818001
企业邮箱:zhtzcw@qq.com
在汽车“限购”风潮之后,近期一些城市又打起“排外”的主意,在交通高峰期限制外地牌照汽车通行。
杭州在五一节后,对错峰限行规定进行了升级,非“浙A”牌照的外地车在交通高峰期不得进城,在其它时段进城后,不得驶入城区内的高架桥。石家庄也有类似规定,节后外地车在早晚高峰期不得进入二环内,平时也不能在高架桥和某些主要道路上通行。广州近日公布的《广州市关于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建设公交都市的意见》中,有“根据交通运行及拥堵情况,适时实施长期‘本地化’使用的非本市籍中小客车高峰期错峰出行管理措施”,亦被媒体解读为广州也将择机“限外”。
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外地车怎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哪条规定了“外地车”不能跟“本地车”享受同等待遇?谁给你们权力随随便便就把“外地车”排斥在城市之外?
城市交通拥堵有愈演愈烈之势,官人们想不出高明的办法去解决,就学会了一个字:“限”。先是限制本地人买车,又是拍卖、又是摇号,把一块铁皮炒到天价;现在又开始搞地域歧视,随意限制“外地车”的行驶自由。
照此下去,各个城市在交通上大有割据之势,关起门来自成一统,外地人开车禁止入内。汽车基本的功能就是方便人们自由地流动,而人的流动带来了一座城市的活力,你不客气地把“外地车”拦在城市之外,还懂不懂基本的礼貌了?有客自远方来,你们就用这种方式表示欢迎?
交通不应是某个阶层的特权,更不应该是某个地域的特权。你是一座中心城市,繁华一些、发展快一些、功能多一些,这本是聚集人气的一个优点,但限制“外地车”的措施一搞,立马显得一座城市非常矫情、非常没有格调。自己能走的路,不让外地车走,这种小家子气的做法或许能缓解一点交通压力,但给“外地人”的感觉却是相当猥琐、相当没有气度和胸怀。
歌里唱得好啊:“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这说的是北京的事儿,但事实上,最早在汽车牌照上“排外”的是北京。早在1979年,进京的外地车就要到县级以上政府开介绍信才能办理进京证。后几经演变,手续渐渐简便,后来又出现了长期“进京证”,直到近来为了限制外地车在京的数量,取消了长期进京证。
北京在汽车牌照上“限外”,虽然也有歧视之嫌,但毕竟情况比较特殊。而杭州的“限外”,则是因为先搞了“限牌”,只能在“限”字一条道儿上跑到黑了。
通过限制牌照发放来控制汽车数量,是一个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最省事也是最懒惰的一种做法。车多了,干脆不让你买,这种对城市交通管理的认知和解决思路,也就是小学生做事的水平。殊不知,这一限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限制本地车牌数量,就必须要闭关锁城,否则,买车后上个外地车牌照就可以绕开这个政策。杭州控制本地汽车牌照数量,挡不住本地人跑到外地去挂牌照,于是,只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把外地车挡在城外。分时段、分路段限制外地车只是第一步,看着吧,终究会走北京的路子,把一座城市变成本地人的城市——至少对于汽车是这样。
杭州是一座旅游城市,少不了有很多人自驾车前往旅行。外地人开车过去,人生地不熟,找路本来就困难,现在中国城市的交通组织又比较乱,各种禁行、限行、单行,现在又加上重点时段不让进城、重点路段不让通行,这明摆着是欺负外地人!
假如杭州有着通盘考虑,这种政策还可以理解。比如,城外有几个大型的停车场,联通着到城里四通八达的快速公交系统,这样,让外地人把车放到城外再进城也不算过份。但什么措施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干脆出台这种歧视外地车的政策,这是笑迎八方客的态度吗?
为了体现自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为了忽悠外地人前来旅游消费,各个城市的嘴都挺甜,没事儿就整几个小词儿来显摆,什么“包容、厚德”、什么“山美、水美、人更美”,外地人开车都进不了城,你算哪门子包容?你把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都坐到屁股下边了?
靠限牌去治理交通拥堵,肯定不是高明的办法,歧视外地车,更是愚蠢加无耻。放眼全球,比我们车多的城市有的是,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但唯有我们这边的城市,靠歧视外地车的办法去解决交通问题。你搞歧视,他搞歧视,最好谁也别开车出城,只在自家地盘上转转得了。
北京、广州、杭州,不是一线城市就是热门旅游城市,现在又多了个石家庄来凑热闹。实在想不出石家庄这种城市有什么理由限制外地车进来,难道石家庄的外地车真的数量很大吗?难道外地车严重影响了石家庄的交通吗?重点时段“限外”的措施实施了几天,也没见交通情况有什么好转,完全是瞎忙活。这就好比雾霾天按尾号限行汽车,有用没用的不知道,反正你不能说我没有采取措施。
很多城市在交通管理上还处于瞎忙活的状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一出是一出。有时候,仅仅是某个领导发一句话,一个涉及交通管制的重要公共政策就出台了,天知道,领导脑袋里在想啥,你确定自己在交通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比得上一个路边卖冰棍儿的小贩吗?
这些年,中国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做法主要是各种“限”,不是不可以限,但限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堵不如疏,既然大家买车的热情短期内控制不住,那就别光想着限制,而要想办法引导。在中国的这个发展阶段,很多人买车,并不仅仅是为了代步,而有着展示实力、装点门面等等方面的考虑,所以我们控制不了大家买车,但可以想办法让大家减少汽车的使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出高效的公交系统,让公交在城市出行方面有明显优势。你看,北京地面交通时不时地就堵成那个奶奶样儿,很多赶时间的人就跑去挤地铁,如果地铁再发达一些,乘车条件再舒适一些,相信北京人也会像东京人那样,养成平时上班坐地铁、周末出门儿再开车的习惯。
其它城市趁着还没堵成一锅粥,赶紧搞公交吧。“限”不是长久之计,再怎么限,车终究是要增长的,交通流量终究是要增加的,如果不想办法把大家分流到公交上,就等着看热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