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截至目前,只有北京汽车、长安马自达等寥寥数家汽车企业宣布实施三包。其他上百家车企不是沉默,便是观望,业界猜测,可能有些车企已暗地里开始修订自身的售后服务条款以适应新政策。专家分析,“汽车三包”并非一面倒向消费者,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给经销商留有余地。
新政解读
“三包标准”明确了维修范围
“三包”简单来说就是“包修、包换、包退”。根据最近通过的“汽车三包标准”,60天内,维修两次仍未解决问题车辆,经销商必须提供代步车,或者退还车款给消费者。但维修范围有明确规定,为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前/后桥、车身等7类“大件”,此前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新车异味、有机物挥发、转向不灵、电路故障等问题不在此列,只能维修,不能退、换车。
据悉,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尤其是中国自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之后,合资车企开始加快技术更新换代,规定中的7类“大件”及其主要零部件,可靠性和耐久度都有大幅提高,以发动机为例,在10万公里内发生质量问题且两次维修都不能解决的概率极低。
“三包政策最为吸引消费者的莫过于‘包退、包换’成为可能。”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规中乘用车产品保修期限和‘三包’期限对车企没有太大影响,大部分车企早已达到标准。主要是新规中有退车、换车的规定,这对车企和经销商影响比较大。”
车企应对
鼓励经销商高回购退换车
日前记者采访多家汽车企业的售后部门相关人士,他们均表示,已在着手制定相关政策,以支持经销商适应新的法规。
据记者归纳,众车企主要有三大举措:一是以更低折扣向经销商出售试驾车,试驾车除承担试乘试驾功能之外,还会作为维修期间的客户代步车,按照规定,只要经销商能提供代步车,便可不用退换车;二是一旦遭遇退换车,鼓励经销商回购,车企给予一定补偿,维修好之后再以二手车出手;三是在汽车金融方面,给予经销商更大的支持额度,保证资金链正常运转。不过,很多车企也表示,这些支持短时间内只能集中在一线城市,因为一二线城市销量高,保有量大;在三四线市不是完全置之不理,会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对策。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协调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矛盾,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维修费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三包产生的一系列售后维修费用,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呢?日前,众多接受采访的车企无一例外表示,会内部协商解决,不会让消费者承担。
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汽车开始进入“微增长”年代,年增长不足10%,竞争日渐激烈,车企不得不创新出更多“讨好”消费者手段,“消费者第一”被逐步落实。有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汽车企业有意无意之间已开始实施“三包”,“三包”实施只是政策上的最后明确;所以,不用担心,“三包”会带来更高的新车售价和养护成本。
经销商说法
正在等厂家出政策
目前,经销商处于车市第一线,为“三包”相关规定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与汽车企业之间的“缓冲”之地。据记者了解,大多数经销商都将汽车生产厂家作为他们的靠山,“汽车三包实施后,如果有一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就只好等着厂家出政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表示。
一资深汽车分析师认为,“三包”有助于提升经销商话语权,“以前经销商要靠联盟来‘对抗’车企,现在完全不必,车企反倒担心经销商退出,一家经销商退出,意味着同地区其他经销商要承担更重的售后压力”。“将经销商当成生意伙伴,以前只是说一说,高高在上的车企不会真将经销商当伙伴,现在完全不同。”
业内担忧
三包新政或推高车价
业内人士分析,三包规定实施以后极有可能推高车价,厂家推新车,定价的时候就要把风险计算进去,就像保险公司推任何保险其实是要把自己的风险计算进去一样,如果三包真的会出现,它会有一个风险防范,那它的价格会提高一些。降低成本是综合性的,关键还是提升效率和产品品质,至于如何消化成本,目前还在探索之中。
消费者反应
质疑声居多
“本想现在买车,但后来决定还是等10月汽车三包新政实施以后再买。”消费者陈先生说。记者从车市了解到,新政实施前的这段时期,车市的观望气氛比较浓,部分消费者持币待新政落到实处,部分消费者将提车时间定为10月1日以后。
对于新政的施行,大部分消费者担心政策所产生的成本会进一步转嫁到自己头上。因为汽车三包政策的后续会产生很多额外费用,如车辆折旧费、上牌费、车辆购置税等,这些费用将由谁来支付呢?也有部分消费者担心出现问题时,经销商和厂家相互推脱责任,导致消费者维权周期过长,损害消费者利益。
另外,汽车三包新规检验和鉴定条款操作性不强也受到消费者的质疑。有专家表示,造成鉴定难的问题,一是在于车辆质量鉴定费用高昂,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另一个原因就是现有汽车质量方面的检测机构太少、不够中立,鉴定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在多数情况下,汽车出了质量问题,都是厂家自行鉴定,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状,让消费者无法认可检测数据或鉴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