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政府定点采购单位
·环卫车、环卫设备及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销售经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经理 18995953584
姚经理 18771340219
鲍经理 13409665848
传真号码:0722-3818001
企业邮箱:zhtzcw@qq.com
今天的315晚会,虽然令人失望,但是当天的新闻还是做了一点事,比如关于海马在油耗上的作假。海马倒是不服,申辩说:自己油耗没有作假,无论是检测,还是上报,那都是根据工信部有关规定做的。那么,315视频上的“要8还是6,他都能给你做出来”,就是行业潜规则,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
既然是潜规则,当然是见不得光的规则,既然现在见了光,那就有很多人很多企业和机构被拖着下了水。主管部门工信部勃然大怒,于是就有了这一连串的反应见诸于众人,也就有了工信部严查油耗作假事项,再加上本来定的油耗目标,于是乎,一起来了,6.9L的目标一起给提了出来。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新闻报道:
5月7日,工信部就《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公开征集意见,并在通知中首次明确,对于上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企业,将暂停新品公告和产能审批。今年,央视“3•15”曝光部分检测机构制造虚假汽车油耗后,工信部立即责令产业司和装备司的相关领导带队,对汽车油耗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所有车企上报的油耗数据进行彻查。
其实油耗作假这事,跟C-NCAP碰撞结果一样,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也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事情,业内人等闲懒得去说,因为说了也没有什么作用,反倒让人觉得多嘴多舌讨人嫌;另外一层,有这些检测总比没有强,之前连这个也没有,全凭企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比这更紧要更不平的事情多了去了,赶紧说那些去,这种事说到底不至于死人翻船,又不好揭露,就算揭露了也不好纠正,又是,被业内人轻轻放过,也就只能等着行业外的人,比如央视,偶然的机会给暴光出来。
也许,这些事才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是底线,是对于公众的知情权的一种不尊重,一种对于说谎话的一种不应有的麻痹和宽容。一切事物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就简单,底线和原则要坚守,基础正了,上面的一切建筑就有了标准了。举例来说,如果油耗检测一切都按规矩办,都是实打实的数据,经得起复检和考证,那么,海马一定不敢公开叫板,只能认输,而不像现在,海马说,我无罪,我一切都是按着工信部有关规定来做的。
不仅如此,看,政府也被绑架了。
工信部肯定不会同意你去造假,工信部更不会去管具体某个企业某个车型油耗的检测过程。工信部只会把原则制定好了,企业也罢,机构也罢,按着原则办事,按着流程办事就成。
可现在看情况却是,工信部的规定只流于表面,规定的第三方监督流于形式或者说根本不存在。
那么,现在工信部是不是就可以让油耗再没有作假的可能?中汽研自暴存在问题,是否就可以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好的开端,央视把问题掀开了口子,海马暴出一点内幕,中汽研呆不住了,就只能自暴可能被潜规则。
那么,潜规则是如何流行起来的,潜规则到底是如何一个规则和流程?跟“明”规则相比,潜规则是从哪里潜进去的,“明”规则的漏洞在哪里?希望中汽研再暴得彻底些,工信部也好好地查查这些漏洞,并且及时堵上。
当然以上说的都相当于战术层面。战略上,工信部其实一直高瞻远瞩做得不差,就只差具体落实。比如公正的第三方如何建立,如何认定资质,如果违规,如何处罚,是吊销执照,还是依法整顿?都要明确起来才好。
希望不要是运动式的,一阵风过去,依然故我。
这种担心,其实也是业界所有人的担心。否则大家也不至于对油耗的事一直不做声。可现在既然大张旗鼓地查了,就要好好地查,处理事情和人是小事,建立更好的规则、让规则落实才是防微杜渐之本。第三方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期待能有真实的第三方出现,确实负起监督的责任来,如此,行业之福,人民之福。
企业天生是逐利的,不监督,自然会作弊。尤其是当中汽研在中国特色下,也成了公司以逐利,又没有第三方的监督时,只能跟企业统通作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