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政府定点采购单位
·环卫车、环卫设备及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销售经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经理 18995953584
姚经理 18771340219
鲍经理 13409665848
传真号码:0722-3818001
企业邮箱:zhtzcw@qq.com
“国外品牌汽车在国内合资厂投产就减配了”“某系的自己国家很安全,进到中国就不行了”等民间传说经常都可以在各大汽车论坛看到,虽说有些偏激,可是也并非无中生有,因为国内外汽车行业标准缺失存在很大差异。下面就举一些常见的差异项来让大家感受下中外差异。
安全配置
在车内安全配置上,有诸多国外要求强制配备的安全配置在国内都尚未成立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比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侧气囊、胎压监测(TPMS)在欧美都已成为上市车辆的标配,而在中国却迟迟未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令对其进行规范。
车内空气质量
前两年的“毒车门”事件闹大之后,国家有关部门才开始对其讨论制定相关强制标准(之前只有个2012年出台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计划今年出台实施,然而今年过了一半了都还迟迟未见踪影。看看其它国家是何时开始对此立法的:
美国 2006年
日本 2005年
韩国 2007年
俄罗斯 1999年
德国 几十年前
碰撞测试
经常关注汽车资讯的人肯定听说过这几个缩写:中国的C-NCAP、欧洲的E-NCAP、日本的J-NCAP、美国的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和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德国的ADAC。这几家碰撞测试机构的评价标准、试验标准、样本规定、评价项目都有所差异。细节差异比较繁多,缸哥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下面给出一个C-NCAP、J-NCAP、Euro-NCAP、IIHS、NHTSA的主要评价项目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出其严格程度排名大致为:NHTSA>IIHS>Euro-NCAP>Euro-NCAP>C-NCAP,我国的安全碰撞严格程度是最低的,“五星碰撞批发商”果真“名不虚传”。
召回制度
我国自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目前中国实施的是从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至今为止的召回量仅为2055万辆,甚至不及美国去年召回量的1/3(美国去年召回6390万辆)。这个数据能体现出国内汽车质量缺陷更少?
其实细细对比国内外召回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召回制度存在处罚不力、“责令召回”严重缺乏执行力(如某车型的后悬架断裂事件中,国家质检总局竟然给出“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缺陷”的回应)、投诉渠道和内容透明度极差(你知道你的汽车出现疑似质量缺陷时该向什么部门投诉什么内容么?)等多方面问题。
保险标准
国内车险行业相对来说也没那么坑,但是对比国外的车险规定,那也算是一个天差地别啊!近日发生的多起豪车“碰瓷”事件也引起了不少群众对于“豪车险”的思考与讨论。在美国如两车之间发生事故,一般都是无论责任归属都找保险公司赔偿,而且对于豪车也有专门的“强制险”规定。反观国内,好多保险公司甚至对于部分天价豪车给予不保的处理。对于“富二代”飙车,美国更是有“未婚低龄男投保费用更高”这样的规定。总体来讲,我国对于车辆强制上保的项目还是十分不健全的。
年检、改装、报废制度
走出国门,你会发现路上跑的车跟国内有很大差异:老款汽车(甚至二、三十年前的老爷车)很常见、很多车都有明显改装痕迹。难道国外就没有车检么?有!只不过跟国内差太多了!虽说各个国家、地区的年检制度不一样,但是有几点是明显差别于国内的:
车检机构基本都是非政府机构,取而代之的是政府授权的有技术能力的车行、汽车用品店等民营商业机构;
检测费用低廉,连相对最繁琐、严格的日本平均每年也只需要2500到5千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的家用车车检费用更是低至16美元;改装车、老爷车照样可以通过年检;人家没有黄牛!
油品
先不说国内的油价有多高,就拿油品来说,我们的“两桶油”含硫量是欧洲的80倍,美国的53倍,日本的15倍,烯烃含量是欧洲的3.2倍,美国的8.7倍,日本的3.5倍,儿苯含量也是欧洲的2.4倍,美国的3.6倍,日本的2.5倍。这样差的油品无论对于汽车运转还是空气环境保护都有不小的危害。
总结: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度不与国际接轨或许对于发展本土企业有一定“照顾”的作用,但是长久看来,这样不但有损消费者的利益,更扼杀了本土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发展的动力!所以还是希望有关部门一视同仁,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而非本土产业的短期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