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政府定点采购单位
·环卫车、环卫设备及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销售经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经理 18995953584
姚经理 18771340219
鲍经理 13409665848
传真号码:0722-3818001
企业邮箱:zhtzcw@qq.com
在大自主战略全面提速之时,东风提出了合资自主的“第三种模式”。不仅如此,已从东风有限剥离出来的东风柳汽最快将于7月份获得轿车生产资质。这也就意味着,继东风汽车针对乘用车板块重整自主“三风”——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度之后,东风大自主战略再度提速。
代号G25
在东风大自主进程中,合资自主中的东风日产启辰和东风本田的思铭目前都已初具规模,但神龙汽车暂未推出自主品牌。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向本报记者透露,东风方面正在考虑,在东风主导品牌和渠道的基础上,由神龙汽车主导工业化的新模式。“也就是说,车型将采用东风的品牌标志,沿用东风现有的销售渠道和体系,但由神龙汽车生产。”
尽管东风方面对这“第三条路”并未大张旗鼓地宣扬,但从本报记者获悉的消息来看,东风已开始付诸实践。“神龙汽车内部代号为G25的整车项目,目前正由麦格纳进行开发工作。”一位麦格纳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这个项目开发方面东风包给了神龙,神龙包给了我们,未来这款车型将由神龙汽车生产,挂东风的‘双飞燕’标识。”
事实上,早在2011年12月,东风就曾向业界透露过东风品牌与神龙合作开发合资自主产品的初衷。彼时计划五年内将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稳居国内自主品牌第一阵营的“乾D300”之下,东风自主乘用车的销量提升成为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
在当时,启辰的发展规划已基本落定,而本田因为产品线较短在合资自主的发展规划上也颇为主动,因此东风内部更倾向于以与神龙合作开发的产品作为新突破点。并且,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并不强,新品牌和渠道易对其现有的产品销售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在东风的权衡之下,借用已有一定影响力的“双飞燕”标识和东风品牌渠道将更有把握。
“我们想运用一些创新并且更加国际化的思想,品牌是品牌,生产是生产,制造是制造,不完全混合在一起。”刘卫东坦言,这种模式的纠结之处也涉及到品牌性质的认定,“算不算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还需要探讨。”
“三风”聚首
无论如何,代号G25的神龙合资自主已踏上征途,而在“纯自主品牌”层面,历经一系列品牌调整与产品体系改革,东风大自主战略再进一步。
“已从中日合资企业东风有限剥离出来的东风柳汽,将以东风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的形式最快在7月份获得轿车生产资质,其三厢轿车有望在明年北京车展上市。”近日,有消息称东风柳汽轿车生产资质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不仅意味着东风柳汽已发展20余年的乘用车事业始终徘徊于轿车之外的局面得以终结,更大的意义是东风大自主版图将再添新军。
在此之前的今年4月,东风乘用车板块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度正式发布。“三风”的发布,宣告东风大自主战略已经从渠道整合阶段进入子品牌重新梳理阶段。至此,东风乘用车品牌旗下“三风”系列子品牌几乎覆盖了中级车各个细分市场。
而两个月前,东风又通过重组福汽成功谋取东南汽车,顺利扩编自主版图。未来,福建将成为东风在南方的又一战略基地,抛开扩大东风自主布局不说,仅凭福汽所处的沿海地理优势,东风的海外事业推进将更有近水楼台之势。
事实上,无论是“三风”聚首,还是对东南汽车的整合,都源自东风2011年提出的大自主战略。时至今年5月,在这一战略之下的东风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东风集团自主品牌销量为560368辆,稳居行业第三,较排名第二位的长安集团仅少2万辆。
取得阶段性进步的同时,东风大自主整合也步入深水区。目前,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方面的整合已基本完成,而产业链前端包括研发和采购环节的整合仍需要花大力气来推进。
重中之重
据了解,东风风神、东风风行和东风风度目前仍是各自研发,东风汽车总部研发资源整合和协调程度并不高,而一些车型对于外资品牌却存在较大的依赖。如东风风神S30虽是东风自主品牌,但平台和技术源于爱丽舍,零部件采购主要来自神龙汽车;风神A60源于轩逸平台,采购来自东风日产;郑州日产的零部件采购有一部分来自神龙和日产,而东风风行的采购渠道是独立的。
不得不说,东风自主品牌在研发和技术领域与外资的合作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依赖将会影响自主品牌在研发能力上的突破。但在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方驰看来,东风自主品牌同样从合资企业汲取到了营养。“合资企业应该为自主品牌乘用车起步提供了一些支持。”据方驰介绍,原来的合资企业完全做外资品牌,流程还是在外商手上。现在,通过对外资品牌的学习,建立流程为自己所用,对自主品牌在技术上的突破大有裨益。
但是,东风大自主对于研发的整合并不会一蹴而就。方驰告诉记者,早在2011年,东风汽车就开始推动研发协同,但时至今日,这一工作仍在继续。“这种协同不同于行政管理和行政命令,而是要随着车型的换代逐步推进。”刘卫东亦表示,不会为研发的整合制定具体的时间表,“东风与子品牌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推进工作将循序渐进进行。”
在2012年112万辆的起跑线上,要在2015年实现180万辆到20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规模的大目标,东风大自主仍需加速。